子女问题容易引发老年人心理障碍
时间:2019-12-06 11:35 来源:未知 作者:云南养老网 点击:次
“随着年龄的增长,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,如何更好地接受自己,更好地享受老年生活……”11月29日,北京回龙观医院为朝阳区奥运村街道科学园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“老年心理健康”主题公益讲座,帮助居民梳理自身或父母的问题,追求更幸福的老年生活。
从心所欲不逾矩:老年生活更幸福 在《论语·为政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吾十有五,而志于学。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自古以来,不同年龄段的人,都有不同的追求和规划。当人生步入老年阶段,身体逐渐从健壮到衰老,也要慢慢接受面对曾经喜欢的人、事、物开始心有余而力不足。 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活要走下坡路,而是迎来了更多从容与选择。“从心所欲”一些,不必要的事情不再纠结,减少生活中的琐碎去做真正喜欢的事,只要“不逾矩”,老年生活将会更精彩、更幸福。 讲座上,来自北京回龙观医院的赵霞医生循循善诱,从各方面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。
“子女问题”易引发:老年人心理障碍 孤独、疑虑和失落是老年人常有的情绪障碍,而以自我为中心、保守、多疑、嫉妒、急躁、自卑和吝啬心理则是老年人常见的个性障碍。赵霞医生表示,除此之外,许多老年人还可能有神经衰弱、睡眠障碍、感知障碍、记忆障碍和离退休综合征、空巢综合征等常见心理问题。 据相关数据统计,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种——离退休后生活方式的突然转变、子女远离后的“空巢”感、与年轻人有思想代沟跟晚辈关系不和谐和过度关注自身健康。 四个原因中两个与子女相关,这是一个双向提醒信号。一方面,子女要多关心、多了解、多陪伴老人,另一方面,老人也要找到老有所乐的方式,不要因为儿女有了新生活就遗失自己的生活方向,思想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继续进步,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。这既需要老人自己的努力,也需要家人和社会的共同关注。
12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:可自判是否需要调整 许多老年人更容易接受听力、视力、嗅觉、抵抗力等生理变化,反倒是对一些比较隐蔽的心理变化难以接受,因此,更需要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进行自我调节。 赵霞医生表示,具体可对照这12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行判断,达不到健康标准的部分建议老人在日常注意调整—— 1.感、知觉尚好 2.记忆力良好 3.逻辑思维健全 4.想象力丰富 5.情感反应适度 6.意志坚强 7.态度和蔼可亲 8.人际关系良好 9.学习能力基本不变 10.有正当的业余爱好 11.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一致 12.保持正常的行为 |
- 上一篇:养老投资套路多,骗光了养老金
- 下一篇:农村空巢老人的养护困境与政策解决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