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国内市场在为老年人开发产品上,缺乏优质供给已是产业常态。 “以保息六养万民:一曰慈幼,二曰养老。” 《周礼》中关于养老的记载构筑了中国人对养老的早期认知。在这一认知体系下,慈幼和养老是使万民安定而繁衍生息的首要任务,老有所养也是理想社会状态的体现。 时至今日,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,让中国养老市场规模呈现出几何级增长。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经济层面,养老这一古老的概念正在衍生出更多的意义,并成为这个时代中国最重要的探索课题之一。 养老产业所涉及的行业面极为广泛,且与健康、教育两大市场多有重叠,互为补充。据《中国养老产业白皮书》预计,到2020年,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.7万亿元,复合平均增长率为11.4%,2030年更将超过20万亿。在各界探索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,养老产业正焕发出巨大的市场潜力。“银发经济”时代的来临,一个城市需要怎样的养老产业体系?养老产业又能否引领未来国民经济?
城市养老体系的初步形成 据各省公布的统计公报,目前国内已有6个省市已经进入了“深度老龄化社会”,老龄化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辽宁省、上海市、山东省、四川省、重庆市和江苏省。在各省市均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出台的政策中,山东省政府印发的《数字山东发展规划》将健康养老作为重点突破领域。值得一提的是,由山东省主办,中国残联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在青岛高新区共同建设的国内首家康复大学,预计部分教学机构2020年投入使用。 青岛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83.5万,老龄化率22%,其中80岁以上需要照料服务的高龄人口已超过30万。相比于中国总体17.33%的老龄化率,青岛已成为全国老龄化最突出的城市之一。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破局养老产业,青岛市在政策扶持、产业格局和未来方向上均有探索,具有一定代表性。 青岛市首先打造了智慧养老平台。养老企业普遍面临成本高、人才稀缺的困境,以“人工智能+大数据”为核心的智慧养老,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向。2017年,青岛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探索机构、社区、居家“融合发展”模式,并与英国驻华大使馆合作第一个开展社区失智者照护中心建设。 面向养老机构,青岛市对新建改建的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及运营补贴,外商投资的养老机构和国内养老机构享受同等的优惠扶持政策。 在居家社区养老方面,青岛出台《关于加强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规划、建设和移交管理的通知》,就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的规划、建设和移交管理等工作进行明确规定;青岛新创“家庭床位”概念,政府给予运营补贴和一次性适老化改造补助;同时推动融合长期护理保险政策,未来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可以成为承接长护险的定点单位。 民办养老机构已成行业主流。目前,青岛市登记养老机构230家,总床位6.8万张,千名老人床位数37.5张,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四。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分别占机构数和床位数的89%和76%,已成为青岛养老行业的主力军。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46个、农村幸福院317个,助老大食堂480个,办理民非登记和备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分别为183个、860个。 类似近几年国内提出的“9073”养老格局(90%老年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,7%老年人在老年化社区养老,3%老年人机构养老),青岛市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、社区养老为依托、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。然而,随着养老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,民办养老机构数量势必迎来迅速增长,这是养老产业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,也将对养老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与挑战。
压力与潜力并存的养老机构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末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.49亿,而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总数仅746.3万张,以此计算,若仅3%的高龄人口能够获得与之匹配的配套养老机构服务,产业规模扩展仍有极大空间。 与此同时,养老机构盈利难是现在民营企业的主要困境。企业作为养老市场的主体之一,能否盈利非常考验企业运营能力。民办养老企业在行业中拥有很大优势,一方面资金较有保障,有资本引进市场上最新的研究成果,并可快速转化为产品。但另一方面民办营养机构没有政府补贴,在自负盈亏的情况下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。 养老机构的盈利困境表现在数量增长上更为直观。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,2012年至2015年,中国养老机构数量从4.43万个急速下降至2.8万个,2016年开始才再度回暖,但每年的机构增长数量仅数百个。 养老机构普遍亏损,究其根本在于养老产业当前重资产、高投入、回报周期长的特点。作为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才有回报的产业,养老机构一开始投入大且空置率高,需要后期养老床位使用率提升带来回报。在资本圈涌入,养老产业迎来万亿级规模的同时,如何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成了众多养老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。 公开信息显示,青岛市高端养老机构主要有万科怡园、中海锦年福居、新华锦、亲和源等品牌,月收费标准均在5000元以上。作为青岛地区收费标准最高的一批养老机构,其盈利能力也并非想象中乐观。 以连锁养老品牌亲和源为例,青岛亲和源养老项目位于市北区“海尔时代广场·云街”商住综合体内,建筑面积近3万平米,共计200多户。除青岛地区外,亲和源已在上海、海南、杭州、宁波等十一个城市,布局十四家老年公寓。根据宜华健康发布的《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审计报告》,亲和源于2018年实现利润8141万元,而2017年,亲和源仍处于亏损状态,亏损额为2749万元。 除了企业自身面对经营压力,政府层面也在积极参与养老产业发展。今年11月18日,青岛市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招商推介会在南京市举行,邀请当地养老行业企业家到青岛投资兴业。 此前,在青岛市招商引资政策下,养老企业唯老会投资40亿元建设的青岛宏远医养小镇一期工程即将竣工,投资100亿元的国际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、投资20亿元的泰康医养健康小镇项目已经签约,投资160亿元的丝路国际医养中心生态产业园区项目已签框架协议。 据青岛市民政局信息,目前青岛地区社会资本养老企业主要有福彩、圣德、新华锦、福山、万科等品牌。同时,广大、华录、九如城、中国诚通已在青岛注册分公司,中国人寿、泰康人寿已确定在青岛建设高端老年社区。 养老产业虽然是潜力巨大的“朝阳产业”,但存在模式不清晰、回报周期长的困境。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,一方面能够促进养老产业市场化运转、良性竞争,另一方面又容易陷入对政府补贴过度依赖。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、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、社会观念的转变,行业发展的各种要素逐渐成熟,养老产业的发展势必走向竞争更激烈、服务更多元化的市场环境。 目前国内市场在为老年人开发产品上,缺乏优质供给已是产业常态。除了养老服务产业,老年金融、老年用品、老年教育,这些不同的模式都还在初级探索之中,尤其是关乎日常生活的老年用品有更大的市场基本盘。可以说,养老行业的真正活力还没有被激发出来。 作为社会层面的大民生,经济层面的大产业,养老产业不仅关乎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和水平,更是未来国民经济的大方向。回首过去二十年,当新兴市场的大蛋糕到来时,瓜分者的往往是深刻解决产品供给的企业。因此,完善养老产业服务模式,针对老年群体进行细分行业产品布局,将是养老产业破局乃至引领未来国民经济的关键所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