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关于养老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。 11月21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刚刚发布了《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》,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、商务部公布的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(2019年版)》就将“养老机构设立许可”“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许可”等措施放开。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解读《规划》时提出,要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,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,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,引导规范金融、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市场。 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,此次政策有助于提升养老机构参与养老产业的积极性,丰富养老产品供给,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我国养老产业已进入投资窗口期,伴随养老意识提升,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。
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准入 11月21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了《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》(简称《规划》)。 《规划》明确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总目标是: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基础持续巩固,财富储备日益充沛,人力资本不断提升,科技支撑更加有力,产品和服务丰富优质,社会环境宜居友好,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,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
阶段性目标分别是: 到2022年,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; 到2035年,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; 到本世纪中叶,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。
《规划》从5个方面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: 一是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; 二是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; 三是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; 四是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; 五是构建养老、孝老、敬老的社会环境。 值得注意的是,在第三项“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”任务中,《规划》提出,要“健全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充分发展、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”。 对此,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解读《规划》时指出,伴随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,高龄和失能失智老人数量不断提升,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,对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。目前,我国居家、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,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总量短缺与结构矛盾并存。因此,《规划》提出要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力度,多渠道、宽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。
具体措施包括: 一是提升居家社区养老品质。探索社区互助式养老;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。 二是强化养老机构服务能力。一方面,要强化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作用,进一步明确公办养老机构“兜底线、保基本”的职能定位;另一方面,要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。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,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,落实同等优惠政策。提高对护理型、连锁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。引导规范金融、地产企业进入养老市场,鼓励养老机构探索各类跨界养老商业模式。 三是推进医养有机结合。鼓励医疗卫生机构、养老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。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国家发改委提出要“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,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”后的第二天,相关政策措施就落地了。 11月22日,国家发改革委、商务部发布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(2019年版)》(简称《清单(2019年版)》),将“养老机构设立许可”“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许可”等一批有含金量的措施放开,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,有效激发市场活力。
养老市场已进入投资窗口期? 近年来,为应对我国未来日益加重的老龄化问题,我国接连出台政策扶植养老产业,内容包括鼓励民间资本以公办民营、民办公助、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养老产业发展,以及推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等。 对于此次《规划》对养老产业的影响,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,未来,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,老龄人口对于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,对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。与此同时,国内居家养老以及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相对不足,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总量短缺与结构矛盾并存。此次《规划》提出“健全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充分发展、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”,相较于《“十三五”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》提出的“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、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”,更加强化了养老机构服务能力,这有助于提升养老机构参与养老产业的积极性,丰富养老产品供给,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 黄瑜同时指出,此次《清单(2019年版)》将“养老机构设立许可”“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许可”等措施放开,有助于进一步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,打破市场准入门槛,有效激发市场活力,为老年人提供更多、更丰富的养老产品;同时,这也是对于国家出台的《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》的积极回应。 华创证券研究所认为,我国目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截至2018年底,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已高达近2.5亿人,占全国总人口的18%。“421”家庭模式及空巢老人问题凸显,催生养老行业需求的强势增长并显现供给的显著不足。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已达6.57万亿元,2021年预计将达8.81万亿元。我国养老产业已进入投资窗口期,伴随养老意识提升,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。 至于哪些相关投资机会值得关注,川财证券研究所认为,一是目前我国已经有6个省市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,老龄人口占比提高带来的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提升,在补充政府养老服务方面有所布局的公司值得关注;二是劳动力减少背景下,科技创新提升劳动效率的需求将进一步凸显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提升工作效率的技术也持续受到政策支持,最近央行副行长表示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17项金融行业标准已经立项,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更为通畅,代表技术进步方向的科技创新企业值得持续关注。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解读《规划》在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有哪些措施时也表示,要发展劳动力替代及增强技术。顺应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趋势,大力发展物联网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新技术、新设备,推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。实施智能服务机器人后发赶超行动计划,加强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和应用,培育壮大自主品牌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。此外,融合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可穿戴、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发展以主动健康技术为引领的信息化老年健康服务。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此前预测,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到2030年有望达到22万亿元,未来10~15年是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。 近年来,随着政策的扶持,房企、保险等资金不断进入养老产业。从目前房企布局养老产业的情况来看,重点房企已实现对于养老地产的布局。黄瑜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,未来,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,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养老政策持续推出,将有更多房企依托自身资源,加速布局养老市场。 对于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,黄瑜指出,对于养老企业来说,企业在以租金为收入来源的同时,应不断创新运营管理模式,以服务为重点,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、健康、照护等全方位的服务,不断提升项目品质,持续增强老年人群对于养老企业的粘性。
|